抚顺

当前选择:抚顺

当前位置: 抚顺学大教育 > 抚顺资讯 > 抚顺

从读写入手学好语文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8-30 11:30:14

我们知道想要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在平常我们就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大家能更好的学习,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从读写入手学好语文”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1 听

课堂的“边角时间”可以进行听的训练。听是学生学习知识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的“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我相信大家可能会有所耳闻,实践证明: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20分钟,孩子通过倾听,可以为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听读是引诱孩子阅读的‘有声广告’”。著名语言学家卡耐基也说过:“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可见,善于倾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讲解文言文、诗歌、散文时,往往会给学生播放录音,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作家的声音,感悟作品带给读者的无穷魅力。比如戴望舒的新诗《雨巷》,带给我们这样的优美意境:一个青年诗人撑着一把油纸伞,在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找寻一个“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教师的讲解带给学生很多美好的感受,但“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理解肯定会不同,尤其是这样美的诗文。那教师就利用课堂剩余的“边角时间”,再让学生倾听《雨巷》的配乐诗朗诵吧!相信学生会进一步走近文本,走近作者,更会产生别样的感受的。

古人曾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倾听好的文章、诗词,带给学生的何止是环绕耳际的“三日”,恐怕一生都会有很深的印象。

2 说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定义与释义:“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什么是语文?简单说,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可见,“说”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堂的“边角时间”也该用来训练“说”。

学习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我利用课堂的“边角时间”,让学生依据文本讨论“对司马迁人生抉择的看法”。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结果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司马迁身受宫刑,隐忍苟活不值得,他应该选择以死明志;一种认为司马迁虽受奇耻大辱,但因著述《史记》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他选择直起身子做人,以生践志。这样的讨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司马迁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韧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3 读

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高考语文中阅读占的比例也很大,因此,语文课堂的“边角时间”也该放给阅读。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四幕话剧,课文只是选取了第二幕中的两场戏来展现人物矛盾冲突,第一场写的是30年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二场写的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两场戏揭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个性化的人物动作和语言让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可印发《雷雨》全剧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堂的“边角时间”阅读,并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作品内涵,加深对所选文本的理解。

另外,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更是离不开读,这个“读”主要指诵读。一篇好的诗词学完后,学生如果不及时去读,就不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也就谈不上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诗歌的意境之美,所以,赶快利用“边角时间”来诵读吧,琅琅的读书声应该是语文课堂独有的风景。

4 写

写作训练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高考语文中,作文占40%的分值。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要想提高作文成绩,的确很难。因为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渗透对写作的训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训练多了,写作的素养自然也会增强。

很多学生把作文成绩提不上去的原因归结为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语言缺乏文采。明白了这一点,我除了要求学生课下加大阅读量积累作文素材之外,更巧妙地利用语文课堂的“边角时间”,立足课本,设计出一些小的作文题型,并规定字数(150字之内),让学生随堂作文。比如学习了余秋雨的《都江堰》后,我设计了两个题目:一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李冰“站在江心岗亭前”“指挥水流”的情景;二是李冰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历史到现实中,你想起了哪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有文采的语言写出。有个叫刘杰的学生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一代文豪苏轼,在江南大地上率领百姓兴建苏堤,股股清泉至今还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新疆伊犁修建的水渠至今浇灌着沙漠中的那一片绿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为官一任,给我们留下了激情燃烧的背影的牛玉儒;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一生致力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一介农民袁隆平;把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写进治国纲领的“亲民”总理温家宝……

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增,从以前的畏惧作文到现在的盼望作文,作文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强化写作训练的同时,所学的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深入的理解和充实,真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我还得提及影响写作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书写。书写是文章的外在形式之一,也是文章的“脸面”。“脸面”美丽、明晰,让人一见钟情;“脸面”肮脏、丑陋,让人心生厌烦。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课堂的“边角时间”拿来练字也是不错的,练字的内容要尽量和本堂课有关,比如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优美语段、要求背诵的文字以及自己的随感等等。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从读写入手学好语文”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期待大家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